另類閱聽: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福利品出清
點擊圖片 即可前往購買
博客來藝術設計-音樂分類超值好書
你想了解更多有關[另類閱聽: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]的相關資料嗎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站在科學與藝術的分水嶺
向奧立佛薩克斯致敬之作
文學與藝術作品的欣賞有許多面向,多樣的題材與表現方式,足以讓閱聽者涵泳其間,樂此不疲。蔡振家所謂的「另類閱聽」,倒不一定是因為這些藝文作品本身有多麼另類,而是因為採取了不太尋常的閱聽方式:病理觀點。
本書所探討的疾病以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(嗓音異常)為限,因為這些疾病跟表演藝術的關係較為直接。既以「另類閱聽」為題,自然無意對於表演藝術作品提出「唯一」的詮釋,而是拋出一些跨領域的研究議題或思考方向。
人人都會生病,沒什麼大不了。然而,當蔡振家提到《牡丹亭》的主角杜麗娘可能患有躁鬱症、作曲家沃爾夫的藝術歌曲可能跟他的神經梅毒有關,這種說法不免引起一些藝文人士的反感。另一方面,當他在課堂上提到搖滾歌手柯提斯(Ian Curtis)患有癲癇時,學生粉絲們倒是紛紛點頭,興致盎然。
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,棘手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治療的手段,而是「很難決定要不要治療」,因為,開藥抑制了輕躁的症狀,恢復健康之後,藝術家便有可能失去靈感的泉源──所謂「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」,在某些情況下,身心健康與藝術才華就是這樣的關係。
本書的寫作,深受薩克斯的多本著作所影響,希望能夠兼顧病理、生理、藝術評論,以及社會文化敘事。書中有些註腳篇幅較長,側出旁枝、另闢議題,這種作法參考了薩克斯《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》等書,可以算是蔡振家「向大師致敬」的嘗試。
本書探討的議題分為四個範疇:
(一)藝術家的疾病
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,對於創作與表演究竟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
疾病為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帶來創作靈感,成為表演藝術「風格化」的助力,通往各種奇幻、極端的藝術境界。這些虛擬的世界,足以讓健康而平凡的閱聽者「心嚮往之」。
(二)病態的美學
在舞台上呈現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,只是忠實地把症狀演出來嗎?表演藝術如何再現疾病?
舞台上的疾病,常常只是一個可供發揮的題材,它們並不是藝術的終點。本書藉由跨劇種、跨文化的比較,重新思考各個藝術品類的本質。
(三)生理學與病理學
為了分析表演藝術作品中的種種病態,必須納入知性而客觀的自然科學視角。本書中述及一些神經/精神疾病與音聲異常、大腦與發聲器官的功能,並以演化生物學稍加串連敘述──誠如生物學家所言:少了演化思維,生物學簡直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(四)閱聽行為與社會歷史視角
想要探討藝術的演化、藝術與社會的互動,當然不能忽略世人對於藝文作品的認知與接受,而當我們站在社會、歷史的視角來俯瞰表演藝術與醫學時,各學科之間/之中的歧見也為之浮現,彼此對話。
作者簡介
蔡振家
1971年生於臺灣雲林,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班、德國洪葆大學(Humboldt-Universitat
zu Berlin)音樂學系博士班,曾經在臺大工學院應用力學研究所、臺大醫學院耳鼻喉部從事博士後研究。
自2006年9月迄今,擔任臺大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,研究領域包括:戲曲音樂、生物音樂學、心理聲學、音樂聲學;教學興趣以跨領域課程為主,近年開設「地方戲曲音樂」、「音樂聲學與文化型塑」、「音樂、演化與大腦」、「音樂作品中的愛」等通識課程。
蔡振家一向醉心於傳統藝術文化,看到金庸在武俠小說《天龍八部》中所描寫的蘇星河與函谷八友,總讓他心嚮往之。自從在1999年拜讀了神經科醫師薩克斯(Oliver Sacks)的名著《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》之後,讓他對於東、西方傳統藝術中的疾病,燃起了強烈的好奇心,於是便開始「另類閱聽」的探索。
...繼續閱讀
藝術設計書籍看起來很籠統,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藝術設計書籍分類有那些!! 基本上藝術設計書籍都是有藝文氣息的書籍, 像有收藏/鑑賞、繪畫、書法、雕塑、攝影、電影、音樂、舞蹈、戲劇..等書籍!!
留言列表